首页|学院概况|党团工作|学生工作|本科生教学|研究生工作|科研动态|就业工作|双学位|国际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党团工作>>规章制度>>正文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实施办法

时间:[2019-01-01]  来源: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切实加强和改进我校思想政治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切实抓好各方面基础性建设和基础性工作,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学校的领导,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党的建设贯穿始终,维护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牢牢掌握党对高校的领导权。

2.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

3.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提高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4.坚持传承巩固改革创新。继承和发扬传统工作优势,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新变化,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

三、具体措施

(一)完善领导体制,健全工作机制

1.学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对学校党的建设全面负责,对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负有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重要干部任免、重要人才使用、重要阵地建设、重大发展规划、重大事项安排、重大资金使用、重大评价评奖活动等经党委集体研究决定。

2.党委书记作为主要负责人,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对党委工作负主要责任。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在党委领导下组织实施党委有关决议,行使高等教育法等规定的各项职权,全面负责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贯彻中央和省委要求,选优配强党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统战部长。

3.学校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学校领导任副组长,各学院党总支(分党委)书记、院长和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由党委宣传部部长兼任。

4.党委书记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协助党委书记抓好统筹协调指导工作。其他学校领导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根据工作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思想政治工作负直接责任。

5.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十个纳入。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党政工作要点,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纳入学校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重要议事日程,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门工作会议,纳入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和教职工理论学习计划,纳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计划,纳入教师入职培训计划和评聘考核体系,纳入领导干部培训计划,纳入基层党组织书记抓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述职评议考核体系,纳入执行党的纪律尤其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监督检查范围。

6.成立“bet356体育在线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创新中心”,协调组织全校力量,重点研究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问题、敏感问题和难点问题,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深入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着力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法,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

7.强化学院党的领导。进一步发挥学院党总支(分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履行政治责任,保证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决定的贯彻执行,把握好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在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把好政治关。进一步加强学院党总支(分党委)领导班子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好、在师生中有威望的要求,选配学院党总支(分党委)书记和院长。推行党政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党员院长同时任党总支(分党委)副书记或委员,党员副院长进入党总支(分党委)领导班子。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和决定本学院重要事项,进一步明确学院党总支(分党委)书记和院长工作职责,健全学院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提升班子整体功能和议事决策水平。各学院团委书记列席学院党政联席会议。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和共青团工作。

8.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特别是研究生党支部建设,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书记。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严格“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严格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健全主题党日活动制度,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落实“两学一做”制度化常态化,以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抓手,定期开展集体学习。重视在优秀青年教师、海外留学归国教师中发展党员,认真做好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日常管理,每年摸底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党支部。

9.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坚持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相统一,完善科研成果评价办法,规范学术评价方法,健全优秀成果评选推广机制。提高校学术委员会建设水平,把政治立场和思想政治表现作为遴选成员的底线要求,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发挥好学术委员会的作用。

  1. 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力量

    10.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双千工程”,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工作力量。探索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办法和保障激励机制,实行职务(职称)评审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

    11.按要求配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专任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按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设置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鼓励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博士硕士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高级职称比例不低于学校重点学科平均水平。每年按要求选送一定数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学科研骨干参加国家和省级培训、研修,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面向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校内培训。每学年至少安排1/4专任教师开展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活动。职称(职务)评定中,将对教学能力和教学实绩进行综合考量。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表彰纳入学校各类教师表彰体系,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确定一定比例。

    12.加强辅导员班主任团干部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研究生配备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配备兼职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辅导员的培养纳入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制定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纳入学校教师表彰体系。从2018年开始,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须有至少一年担任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经历并考核合格。

    13.明确党政干部和党务工作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全校党政干部和党务工作者对职责范围内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都负有相应的主体责任,纳入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定期进行考评。将党务工作队伍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不低于全校师生人数的1%。鼓励党政干部、社科理论研究人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和学院党总支(分党委)书记、院长每学期至少为学生讲一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或做一次专题讲座。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和分管领导每学期分别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听课至少4学时。建立学校中层以上干部联系学生寝室制度,贴近学生实际,发挥党务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14.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创新教学模式,深化推进“2+1”模式。实现实践教学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全方位统一,使实践教学更加系统化。创新教学内容,实施“一体两翼多元”的教学内容。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一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课为两翼,“大学生文化素养”“哲学与人生”“创新与人生”等系列选修课为多元的教学内容,更好满足学生对思政课内容的需求。创新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引进“中成智慧课堂”“虚拟现实(VR)”等教学平台,推动思政课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创新管理与考评方式,推进“学习过程、学生认知、实践能力和行为养成”等考核内容的统一,由结果考核变成过程考核的新型考核模式,实现全面考核。

    15.按照吉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标准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于学校党委领导。配齐配好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加大经费投入和人才支持力度,建设好吉林省优势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领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基地,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为吉林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宣传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改革中起示范作用的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16.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等基础条件。严格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根本要求,全面使用马工程教材,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规定课程、学分及学时。控制课堂规模,一般不超过100人。加强《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制度,打造优势师资队伍,有计划邀请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校外专家学者、校级领导为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以领导讲、专家讲、教师讲、学生讲的方式定期开展公开课、观摩课、翻转课等活动,努力打造一批精彩课堂,使其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每年在校内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项目,积极培育队伍,努力争取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该领域重大研究项目。

    (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

    17.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作用,加强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学、宗教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建设,优化学科布局,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按照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每年组织一次教材使用情况的督导和检查,确保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院全面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马工程重点教材没有覆盖的课程,要优先在国家公布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目录中选用。科研处和教务处要积极组织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相关专项科研、教研课题,并在优秀科研教研成果评选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类课题优先考虑、重点支持。

    (五)注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18.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全校教职员工都要明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岗位,确立思想政治工作责任意识。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师生深刻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有计划地开展“承典铸魂”“经典赏析”“文明修身”等活动,定期组织师德先进和青春榜样校园巡讲,认真做好党外人士和港澳台侨师生工作,引导师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引导师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9.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水平。在党委宣传部增设新媒体建设与管理机构,实行校园媒体统一归口党委宣传部管理。树立互联网思维,促进校内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设计制作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加强对新媒体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和运营团队的培训和管理,制作传播贴近大学生特点的新媒体内容。实行校园网络实名登记制度,加强对师生自媒体的管理。成立网络舆情观察研判工作组,定期汇集研判网上师生思想动态,组织开展专题研究,有针对性地释疑解惑。建设一支不少于100人的学生网络宣传员队伍和一支不少于20人的教师网络宣传员队伍,有效开展网上舆论引导和思想疏导。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和评奖评优范围。

    20.强化社会实践育人。将创新创业、志愿服务、军事训练等实践育人环节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落实规定的学时学分,适当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继续拓展学生社会实践、实习、见习基地,为学生实践、实习提供更广阔的平台。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鼓励并支持学生参加“互联网+”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建设规范的大学生创业园,引导有创业实力的大学生创业组织进入创业园,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以“凝练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志愿服务文化”为核心理念,全面升级“甘泉”志愿服务工程,开创“三月·五日”志愿文化活动项目,完善志愿服务网络平台。广泛普及志愿服务理念,推行志愿服务社会化运行模式,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营造“爱心献社会,真情暖长师”的志愿服务文化生态。深入开展国防宣传教育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好军事训练必修课。定期召开实践育人经验交流会、座谈研讨会,总结经验,分享成果,促进工作开展。

    21.全面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制定学校年度大学文化建设工作要点和中长期建设规划,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基本导向,以提升人文精神、培育科学精神、凝练长师精神、传播大学精神为宗旨,从思想引领、素养提升、学术攀登、环境优化、制度保障五个维度,全面推进大学文化建设,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环境、精神动力和文化引领。

    22.加强师生廉洁教育。把廉洁教育纳入教职工教育培养体系。推动大学廉洁教育进课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洁教育活动。加强大学生廉洁社团建设,增强廉洁社团的影响力,更好地发挥廉洁教育功能。做好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工作,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廉洁教育规律和方法。充分发挥宣传工作对廉洁教育的推动作用,鼓励师生创作廉洁文化作品,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2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大学生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畴,明确和强化职责任务。成立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机构,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党委学生工作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各学院、研究生院等部门和单位齐抓共管、沟通协作的工作机制。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机制,按要求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每年制定具体工作计划,保障工作经费和工作条件,认真开展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保证课时学分。加大对心理咨询硬件设施的投入,逐步建成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的心理咨询场所。鼓励并支持专职辅导员报考心理咨询师,加强对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训,构建校、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上一条:bet356体育在线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下一条: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亚洲bet体育在线投注   技术支持:学校办公室创e工作室   网络中心